史书记载,琵琶有近二千多年的历史。古代的琵琶按形制可分为二类。
一类是直柄且有圆型共鸣箱的直项琵琶,我们称之为“秦琵琶”,相传由秦朝修筑长城时创造的一种直柄、两面蒙皮的圆型音箱的弹弦乐器——“弦鼗”发展而成。到了公元前105年左右的汉朝时,又有了地种四弦十二柱的“汉琵琶”,它也是直柄,圆型音箱,坚抱。到了晋代,在此琵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改革,将原来共鸣音箱加磊,由短柄改为长柄,由十二柱改为十三柱。相传由魏晋名士阮咸所作并善弹此乐器,因而又称为“咸琵琶”,简称“阮”。
另一类是音箱为半梨形的曲项琵琶,约在公元四世纪以后,从西域的波斯流传至我国北方。至公元六世纪中叶,又由北方流传到我国的南方一带。当时这种用拨子弹秦、斜抱、四弦四柱的琵琶渐盛行,风靡全国。
唐宋以来,在外来的“曲项琵琶”与中国的“直项琵琶”的基础上,相互融合,取长补短,不断改进,形成了半梨形音箱,以桐木板蒙面,琴面上设四弦、四相、九到十三品的琵琶,其扩大了音域,一改拨子弹为手指弹,大大提高了琵琶的表现力。
现代琵琶,先由六相十八品发展为六相二十四品(也有二十五品的),音柱逐渐增多,不仅拓宽了音域,更主要的是每组入度中均具有十个半音位,宜于演奏各种调性的乐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