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”。说起琵琶这种民族乐器,大家一定久闻其名,但在身边见到的也许不多。今天我以一篇文章,向各位老年朋友介绍一下关于琵琶的一些小知识,希望能帮您更多了解这种乐器。
1琵琶是什么,长什么样?
琵琶是一种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,也就是说,需要靠拨动琴弦来发出乐音。我国传统乐器阮、古筝、古琴,外国乐器吉他、竖琴等也属于弹拨乐器。我们今天弹奏的琵琶,其外观和结构如下两图所示:
琵琶被我们民族音乐界誉为“弹拨乐首座”、“民乐之王”,可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主流的、演奏中经常会用到的乐器。确实,琵琶这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弹拨乐器,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,自先秦时期开始,先后经历了秦琵琶、阮咸琵琶、直项琵琶、曲项琵琶、近代琵琶的发展变革,最后演变成上图中的样子。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历代琵琶演奏家繁衍相传、无数能工巧匠改进创造,琵琶在形制上更趋完善,演奏技巧更加丰富,声音魅力含蓄多变。这种乐器及其发展史,可以说也是民族精神、民族哲理、民族气质的一种体现。
2为什么叫“琵琶”?
“琵琶”这个名称的由来也挺有意思,它来自于弹拨时的手法。拨弦的右手手指往前弹为“琵”,往后挑为“琶”。两字连绵叠用,方有此乐器之名。Pi Pa二字最后定型于“琵琶”,也有一番道理。这两字上面的形旁可不表“天有二王”,而是表“二玉相碰”(即“珏”字)。琵琶弹拨出来的声音,就像两块玉相碰一样,特别悦耳,正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的诗句: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。把声音的特质直接造入文字里,“琵琶”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特例。
3琵琶为什么竖抱着演奏?
我们可以从敦煌的壁画上,以及从下面的古画中看到琵琶是横着抱的,但我们今天都是竖抱着演奏的。这可不是画中人物摆错了造型,而是琵琶的演奏技法有所发展。原来,琵琶是一种起源于西域的乐器,那时人们骑着马或骆驼出门,在枯燥寂寞的路途中,学会了用弹琴唱歌来消磨时光。“枇杷本出胡中,马上所鼓也”。坐在马上自然的抱琴姿势就是横抱,同时横抱也非常合适手持拨子来弹奏(不是直接用手指弹奏)。
到了唐代,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,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都有了很多的改变。演奏技法上突出的改革,就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,由手指取代拨子。同时琴身颈部加宽,下部共鸣箱变窄,便于左手按下部的音位。到了宋代,琵琶开始以竖抱弹奏为准,此时琵琶支撑在大腿,解放了原本要支撑部分重量的左手,这样就让双手有了更多的表现技法。
4琵琶的音域有多广,能弹什么调?
琵琶的音域相当于下图所示的范围,可见其音域相当广。从民国时期开始,又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,表现力和适应力进一步大大加强,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,而且也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,还可以与交响乐队合作。
同一把琵琶就可以弹奏六个不同的调,即C调、D调、E调、F调、G调、A调。一般初学者学习的是D调。如果您想要弹奏其他调的乐曲,需要有规律地变换左手按音的位置。如果您进行系统的学习,这些都是可以学会的。
5琵琶乐曲欣赏
既然被誉为“弹拨乐首座”,琵琶自然能胜任古今中外各民族风格律制的作品要求,而且不仅可以独奏,还可以进行重奏和合奏。
传统古典琵琶乐曲,可以在曲风上分为文曲和武曲。文曲主要是以抒情为主,着重写景和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,曲风优美细腻,代表曲有《春江花月夜》《飞花点翠》《昭君出塞》等;而武曲主要是以纪实为主,注重用形象鲜明的音乐语言表达故事情节,强调弹奏力度和速度,代表曲有《十面埋伏》《霸王卸甲》《送我一支玫瑰花》。